紫外輻照計的使用技巧有哪些?
更新時間:2025-09-09 | 點擊率:129
紫外輻照計主要基于光電效應原理運作。當紫外線照射到探測器(通常由硅、硒化鋅等半導體材料或光電二極管、光電倍增管等光敏元件構成)表面時,入射光子的能量被吸收并激發(fā)材料中的電子躍遷,形成光電流。這種電信號的強度與紫外線的輻射能功率密度成正比。
紫外輻照計產生的微弱光電流需經過放大電路增強,再通過模數轉換模塊轉化為可讀的數字信號。儀器會以單位面積內的功率值顯示實時輻照度數據,實現定量化測量;根據應用場景需求,可選擇不同響應波段的探測器組合使用。例如,有的儀器配備濾波片以限定特定波長范圍的紫外線通過,確保測量結果符合行業(yè)標準。
紫外輻照計的測定步驟:
1.準備工作
-確認設備狀態(tài):檢查儀器是否完好無損,電池電量是否充足(如需更換電池,應按規(guī)范操作)。確保探測器窗口清潔無遮擋物。
-選擇合適量程:根據被測紫外線源的強度范圍調整儀器至對應的檔位量程,避免超量程導致數據誤差或損壞傳感器。例如,強光源需選用高量程模式。
2.定位與對準
-調整探測器方向:將儀器的探測器正對紫外線源,保證入射角度垂直于感應面,以獲取準確讀數。若測試材料(如太陽膜、隔熱玻璃)的阻隔性能,需分別測量透過前后的值,且兩次測量時光源距離應保持一致。
-穩(wěn)定環(huán)境條件:盡量在溫度、濕度適宜的環(huán)境中操作,遠離強電磁干擾源,防止影響測量穩(wěn)定性。
3.數據采集
-實時監(jiān)測:開啟儀器后等待數值穩(wěn)定,記錄顯示的紫外線輻射能功率密度。對于動態(tài)變化的光源,可多次采樣取平均值以提高可靠性。
-多通道應用(如有):部分機型支持UVA/B/C等不同波段的同時測量,需按說明書切換通道并分別記錄各波段數據。
4.結果處理
-對比分析:若涉及材料性能評估,通過比較透過前后的數據計算阻隔率;若是單純檢測紫外源強度,則直接依據標準限值判斷合規(guī)性。